图片 何耀伟:客观评论历史人物_中国足彩网_足彩胜负14场-在线|官网

用户名:

密码:

验证码:

2017年

何耀伟:客观评论历史人物

2013-10-21 10:58 点击次数 :

近年来,历史体裁的书籍成了书市的宠儿,随意逛一逛书店,书架上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传记、历史小说和通俗历史读本,从战国到民国、从正史到野史、从宫廷到民间,琳琅满目的著述让人目不暇接,颇有不知如何选择之感;影视作品中,历史体裁的电影和电视剧也一直“高热”不退,三国戏、明清戏、民国戏等在银幕和荧幕上频繁上演,让人短时间内轮番在各个历史阶段中溯游;各种各样的历史秘闻、典故、争论更是充斥于互联网上,每一个观点都似乎言之凿凿、论据充分,让人有眼界大开之叹。

 

  历史热本是好事。读史可以明智,研读历史也是我国历代学子们的重要功课。在现时代掀起学习历史的热潮,可以促使我们以古鉴今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,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。然而,近年来出现的对历史人物的“恶搞”、“戏说”、不客观评价现象,扭曲历史的炒作、故作惊人的考证、哗众取宠的论调,让许多人特别是一些青少年分不清到底何为真、何为假,将一些书上和戏里的故事当作了历史真实,这对他们历史观的确立,进而对他们人生观的形成和演变都有极大的负面作用,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。

 

  一、光怪陆离的历史“作品”

 

  一段时期以来,文化圈仿佛进入了“颠覆”盛行的时期,对知名历史人物的各种颠覆性言论甚嚣尘上。

 

  最近,有学者编了部《洪承畴传》,认为洪承畴在明末清初担负的使命是使战乱分裂的中国统一、安定下来,这对社会的前进起了积极作用,应属于基本上应当肯定的历史人物,他的主要政绩对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安定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。这种所谓的客观评价,让人不知所云。站在现在民族大一统的立场上,似乎这种论调站得住脚,但评论历史人物,能脱离他们所在的时空吗?如果说他是“应当肯定的历史人物”,那么明末诸如史可法之类从容赴死、保卫家园的臣民们都是“可以否定”的历史人物了吗?

 

 

  崇尚气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,那些具有高尚气节的历史人物一直是我们不遗余力颂扬的对象,即使洪承畴促进了清朝入主中原的进程,深圳新闻网,在清朝一系列政治、经济、法律改革中发挥过积极作用,但怎能就此抹煞了他的负面历史形象,对他的功过是非又怎能不一分为二地客观看待?

 

  不仅书籍,一些电视历史剧在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多有失实之处。有的电视剧里,除了故事背景是历史上的某个时间,人物、故事大多是编出来的;还有一些剧目对帝王将相形象塑造方面的把握和处理,与他们在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大有偏差,一部分颇受观众青睐的帝王戏更是犯了对封建帝王隐恶溢美的毛病。这些剧目对一些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一些重大历史事件,在改编创作上过度虚构,还有的则完全扭曲了历史,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很容易混淆历史,特别是对一些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很大。一些作品影响的不仅是孩子们,剧情中不遗余力宣扬的宫廷倾轧、人性颠覆、道德沦丧等等负面因素,会对社会整体历史观和道德观构成不良影响,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养成也是极为不利的。

 

 一般而言,专业的学术著作只是在少数人中流传,对公众的历史教育则更多是通过通俗出版物来进行的,优秀的历史作品和历史剧有着广大的受众群,对历史知识的通俗化、普及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如果大部分历史作品都是这样的残次品,公众又怎能从这些作品中掌握到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?又何以从这些人物身上汲取积极向上的动力?

 

二、“恶搞”、“戏说”等现象何以产生

 

  除了上文提到的“作品”,现下诸如“大禹有婚外情”,“《四库全书》对岳飞事迹只字不提”,“包公原是‘内衣裁缝’出身,花银子买了个县衙官”等等无聊的考证也不在少数。为何一些人对随意歪曲贬低历史知名人物、把历史人物娱乐化和绯闻化乐此不疲呢?

 

  “恶搞”、“戏说”等现象的产生,与当下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、价值取向日趋多元有着直接的关系。受传统文化继承、外来文化侵袭、各种文化思潮碰撞等等因素的影响,人们的思想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和变化,一些人在这些潮流中不知不觉迷失了自我,不再注重学术道德,不再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,把“名”和“利”作为动力和追求的目标,也有人随波逐流、不思进取,更有人浑水摸鱼、推波助澜,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和后果。

 

  “恶搞”、“戏说”等盛行还与当下浮躁的学术氛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。关注一下近期相关新闻就可发现,关于学术论文粗制滥造、弄虚作假、剽窃抄袭的报道时见报端。现下快餐文化大行其道,“攒书”竟成了一些人的生财之道,学术功利浮躁之风大有蔓延之势,致使学术泡沫日益膨胀、学术丑闻时有耳闻、学术尊严蒙受玷污,一些有识之士对此痛心疾首,大声呼吁要尽快刹住这股不正之风。出于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的考虑,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,得到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利益,这非常正常。但一些人受浮躁学风和投机心理的影响,丢掉了知识分子严谨求实的优良治学传统,也丢掉了知识分子诚信的优秀品质,一味谋求社会地位、荣誉和物质利益,这就与学术发展的正确道路背道而驰了。

 

  “恶搞”、“戏说”等盛行与当前的学术评价体系不完善也不无关系。当前一些研究机构、学校等单位将考核体制奖项化、申请资源立项化,使得学术生态呈现出病态的特征,多年来形成的职称与待遇挂钩的僵化考核方法,以及职称只升不降、职称评定与著作数量挂钩的办法,也使急功近利和弄虚作假现象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自然而然发生了。一些地方和单位“以数量论英雄”,硬性规定评职称和资格要发表论文多少篇、在什么级别刊物上发表、出多少字的著作,一些学术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也过分与利益、金钱挂钩,使得一部分人想方设法拼凑文章。如此氛围下产生的作品,又怎能让人对它的质量抱有信心?

 

  无论何种创作都要讲究积累,须“板凳一坐十年冷”,否则一旦急躁就会露怯,一沾功利就会变味。眼下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“重读历史”、一夜颠覆千古佳话的怪事,还有诸如“柳下惠其实并不是坐怀不乱”、“花木兰其实姓朱”等等无聊的言论,其实只是一些人根据支离破碎的有限材料不负责任地“还原”历史罢了,是对历史人物的一种亵渎。更为严重的是,对历史人物的“恶搞”、“戏说”等不客观行为,也充斥着历史虚无主义的阴影,这些作品对人们确立正确的是非、荣辱、善恶标准,认同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,形成共同的理想、信念和追求,都是极其有害的,对于我们民族凝聚力的维护和民族精神的宣扬也是极其不利的。

 

三、评价历史人物要客观

 

  自古以来,中国人都有追寻和保存历史真相的传统,自司马迁以来,大部分著史者都将真实而严谨的记录下历史真相作为自己的使命。“不虚美,不隐恶”就是班固在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中引刘向、扬雄之言,对《史记》的称赞之语,其原文是“其文直,其事核,不虚美,不隐恶,故谓之实录”。司马迁在记述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时,一般不作全盘肯定或否定,而是原原本本记录人物事迹和客观事物发展变化,依据事实给予客观的评价。例如在《李将军列传》中,司马迁虽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李广的赞扬和敬佩,并且用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来褒扬李广,但对李广心胸不宽、公报私仇的缺点他也丝毫不予以隐讳。“不虚美,不隐恶”要求著史和评论历史人物时要有根有据,而且要求著史者要有求是存真的高尚史德;“不虚美,不隐恶”,也要求记述和评论时要态度严谨,反映事实准确,“不为尊者讳”,对“善”不虚夸,对“恶”不隐讳。“不虚美,不隐恶”的实录精神,数千年来已经成为人们著书立说、评价历史人物的传统。

 

  随着时代的发展,这一传统也为后代史学家们所弘扬发展,编著了许多留名千古的史学著作,这些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。因而,现在我们评价历史人物,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对号入座,不能凭借只言片语就对一个历史人物妄下断言,更不能无中生有地凭空想象,肆无忌惮地进行“恶搞”和“戏说”,而要严格联系该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和环境,进行具体分析。一定的时代只能产生一定的历史人物,每一个人都避免不了这样的历史局限性,如果将这种局限性置之不顾或考虑得不恰当,就不能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。

 

  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,都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下进行的,其思想和活动受众多条件的制约,要全面、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,要考察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,一分为二地看待,既不因功掩过,也不因过而抹杀其功。经过数千年来灿烂文明的积淀,许多历史人物已经关系到国人对历史文明的美好记忆,随意“恶搞”、“戏说”历史人物,既可能破坏一些英雄和杰出历史人物的珍贵形象,也会伤害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民族感情。这种不良的风气还会损害学者和学术的形象,伤害公众对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们的理解和同情,弱化公众对主导性价值理念、价值规范和价值导向的认同,从而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。

 

  制止“恶搞”历史人物,捍卫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阵地,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。作者们一定要坚守底线,决不能把学术娱乐化甚至庸俗化;消费者们应坚决摒弃这些不良作品,对之进行口诛笔伐,使其无容身之地;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相关职能部门也应严格依法规范管理,对这些不良作品加以约束。如此,这些“恶搞”、“戏说”将会很快销声匿迹,那些被误导的人们则会逐渐正确认识和了解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,而那些曾被曲解和“恶搞”的历史人物也将洗去蒙在其身上的污垢,一如既往成为我们民族记忆和情感中的瑰宝,激励一代又一代国人积极进取、奋发向上。

(责任编辑:好日子)
文章人气:
  • 《母亲母亲》金国秀历
    《母亲母亲》金国秀历史人物原型介绍及罕见珍贵照片,金国秀人物原型图片(袁立饰演)...
    《母亲母亲》金国秀历史人物原型介绍及罕见珍贵照片
  • 数学竟可预测历史趋势
    数学竟可预测历史趋势?科学家称准确率达65%---国康涅狄格州大学数学家彼得-图尔奇表...
    数学竟可预测历史趋势?科学家称准确率达65%
  • 科学家称数学可预测历
    文明的兴衰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程式预测吗?美国康涅狄格州大学生态学家与数学家彼得-...
    科学家称数学可预测历史趋势:准确率65%
  • 通达信集成版分类股票
    通达信集成版分类股票 区间分析 历史行情 强弱分析 热门板块报表菜单操作 ,软件应用,...
    通达信集成版分类股票 区间分析 历史行情 强弱分析 热门板块报表菜单操作
首页 | 新闻 | 财经 | 军事 | 百科 | 科技 | 数码 | 汽车 | 游戏 | 娱乐 | 体育 | 文化 | 教育 | 房产 | 旅游 | 健康 | 女性 | 明星 | 美女